close

10年前跟朋友第一次走畢祿羊頭時,我們都是新手,只敢單攻畢祿及單攻羊頭,不敢走畢羊縱走,聽說畢祿山跟羊頭山之間的鋸齒連峰很難走,就不敢嘗試。後來爬山經驗多了,這幾年一直想找個機會走走鋸齒連峰,網路上走單攻一天完成,或是兩天三天的走法都有。這次是趁著暑假順便上山度假,所以決定兩天一夜並在畢祿稜線營地看大景,幾個朋友邀了就開著車出發了!

畢羊縱走一般走法都是從大禹嶺旁的合歡山隧道另一頭820林道入口起爬,踢8.4K林道到登山口,再爬升約800公尺上畢祿山,然後走鋸齒連峰到羊頭山後再下1000公尺到慈恩隧道登山口。不過也有像我厲害的朋友果酸夫婦,兩天一夜逆走羊畢縱走輕鬆完成的。

前一晚,我們投宿在大禹嶺附近的雪鍊驛站民宿,通鋪一人400元,有熱水可洗澡,不過硬床板薄床墊讓我沒睡好,4點半被鄰床山友吵醒,起來吃完早餐,開車到大禹嶺停車場停好後,5:43AM出發。

 

林道入口有國家公園的兩個指示牌,右邊那塊寫著820林道入口,全長8公里,需8小時。這是畢羊縱走我們被誤導的第一個錯誤數字。其實820林道到登山口總長應該是8.4公里,單程約3-3.5小時(輕裝可以走更快)。


過柵欄之後就是林道

820林道為當年退輔會為了開發森林資源所開闢之林道,想當然而現在這一路上已無任何大樹。在雪羊介紹820林道的一篇文章中提及,820林道總長18公里(相關其他資料網路上找不到)。不過一般人都誤以為林道只到8.4公里的畢祿山登山口,有人甚至以為是以林道長度8.2公里來命名820林道,這都是錯誤的。

在登山補給站有一篇10年前的文章說明台灣林道的命名資料,其中說:

<820林道進出畢祿山>,<710林道進出北一段>,<730林道進出北二段>,<雪山西稜出大雪山230林道>數字林道的由來不詳.大甲溪事業區的7xx系列及8xx系列因分別連台7線和台8線,可能因此得名.林業的開採慢慢的由鐵道,索道轉向由林道的公路運輸的方向.大雪山林業公司於是原訂計畫由東勢的中坑坪往大安溪方向開闢300,400,500號林道,往大甲溪方向開闢200號林道及部份支線.由白冷往大甲溪方向開建100號林道.後來較知名的200林道反成了大雪山林道的代名詞.大雪山2xx系列因為和棲蘭山的2xx系列部份有重覆,所以要加註xx山字樣。

以下是馬克堵的畢羊縱走高度圖,前面8.4K到登山口之前幾乎平路

820林道基本上一路平坦,但荒廢多年只做為登畢祿山路徑下,多年來路徑上坍方不少,因此有多處高繞路段。

 

0.3K的崩壁,幾個月前才有山友摸黑走過,不小心掉下崩壁身亡,所以我們很小心通過這有拉繩的高繞路段。

林道上部分路段很泥濘

沿路還有多處以前伐木時期的遺跡,如開始沒多久路邊有台年代久遠、翻落邊坡的綠色汽車,4.8K的石砌擋土牆、4.8K野狼機車前半部、4.95K野狼機車後半部,以及沿路很多路旁的水泥短樁...

5K附近的展望(雪山到大劍山的稜線)

沿途蠻多小崩蹋,都是年代久遠,小高繞小心走過即可。

5.3K有木梯 

6.9K還有一個大崩壁,不過目前地質已經很穩定,小心走就可。

  

早上走在820林道幾乎都在樹蔭下,只有很少數路徑有陽光。

6K之後有多處平坦處,有露營痕跡,沿途也有多處溪溝活水可取,但是登山口就快到了

7.5K工寮看起來有點髒亂,但是還可遮風避雨

8:38下切一個溪谷
 

 

有一小瀑布,我本來要再往前先到登山口營地,但遇見一夫妻說此處是休息處建議我們休息後再上,所以就在此午餐取水。但是其實後面馬上還有一溪流更平坦。

 先把這兩天的用水取好,每人要背三公升的水。先過濾。

 



休息到9:25繼續上路出發,拉繩上爬回到林道
 

看見平坦林道跟帆布獵寮,這裡也是大家說的登山口營地

林道上是寫8.4K處,帆布旁有一帳篷與重裝,看起來山友已經去攻頂

路程指示牌在這裡寫林道8.4K,從這邊往畢祿山1.6K,我們沒仔細回想之前我們看的網路紀錄,傻傻跟著路牌走,到了畢祿山頂才發現根本不是1.6K。



 
林道突然又縮小

又要經過一小溪流(我突然想起這處才是十年前我們來畢祿山時,午餐的地方。這處的溪谷比較平緩,取水方便,水質也乾淨)

過溪之後前方有指標

可以午餐的好地方

指標寫著往畢祿山,這就是登山口,馬上就有拉繩,要開始往上爬了!

820林道全長18公里,過了畢祿山登山口之後8.5K-18K的林道多年未維護已經是荒煙蔓草坍方很多。

登山口渡溪後一開始就下馬威,很陡的爬升

但是看高度圖,這一路上幾乎都是這麼陡

 雖然陡,不下雨都算好走,但是路旁的繩子有點太多了! 

 

其實不用拉繩就可以往上走,繩子是多餘的
  

 

10:05 爬了500公尺喘呼呼休息一下

nEO_IMG_IMG_6027.jpg - 畢羊縱走

11:09AM爬到一定高度開始有展望,可以到到合歡北峰


這樣的陡度又重裝備加背三公升水,我開始感到有些吃不消,因為前一晚在大禹嶺民宿沒睡好,一整個無力,走的很慢。走了一公里路程,我已經休息兩次,又覺得頭昏,只能請隊友先走,自己慢慢來。後來隊友Jimmy跟Morris決定幫我背水,讓我輕一點重量,這樣我才慢慢凸上去。

爬升1公里多路程,在接近大崩壁之前有一小段緩坡
 

11:39終於抵達這五六米高度的斷崖前,十年前繩子沒有這麼多,也沒有ㄇ型鉚釘踏階,爬上去全靠自己,現在有這些,輕輕鬆鬆就上去了,少了刺激感。
 
 

繼續上爬就離開森林感覺前方稜線快到了(其實還很遠)

今年7月底在此有發生一個山難,有山友獨攀畢祿山,搞到下午四點才剛要下山,走到9.7K處,拐錯彎往右走錯路,卻又繼續往前走就迷路了,一晚下雨失溫,隔天早上打電話求救。8/16又發生一起山難也在9.7K處附近,也是山友判斷路徑錯誤,一走偏就掉下小懸崖骨折,幸好當天就被隊員救起。

因為畢祿山路線可說是入門等級的百岳,所以來拜訪的山友,如果是體力不足、裝備不足、判斷力記憶力不足下又疲憊,即使如此清楚的山徑仍有迷路的可能,所以隨身攜帶地圖,手機安裝GPS導航與航跡,是爬山相當重要也是必備的事情。


輕裝跟重裝走這趟路真的差很多。當年輕裝輕輕鬆鬆就爬上稜線,現在重裝又睡眠不足,爬到這邊看到10K路標,稜線叉路口還遙遙無期,感覺就是被路標給騙了! 為何下面登山口是寫8.4K林道+1.6K畢祿山? 是我算術不好嗎? 8.4+1.6=10.0不對嗎??


又看到10.1K,還有一段路才會到上面.....還有很陡的拉繩
 

12:42終於到叉路口,上面寫著10.2K,往畢祿山還要0.2K,所以從登山口到畢祿山應該是距離2.0K,那....登山口指標寫著往畢祿山是1.6K是騙人的?? 還是太管處官員數學不好??

由於山上已經白牆,天空滴了幾滴雨,我們決定先往東0.1K的營地紮營,下午再去拜訪畢祿山。

12:49畢祿山稜線營地,在叉路口往羊頭方向0.1K處,最大一塊營地比較平坦,可紮三頂帳。另外其他營地比較不平,勉強可再紮3-4頂。

我們紮好帳,又弄了天幕以防下雨,我累壞了先來補個眠。這一整個下午,合歡方向一直打雷下大雨,但是畢祿山靠東,反而是天氣相當好,沒多久還出了太陽,我們休息許久(我睡覺,隊友喝下午茶)。下午三點隊友呼喚我,天氣轉好藍天已現,所以我們就輕裝出發往畢祿山頂前去。

從營地已經可以看見漂亮的中央尖山

我們走0.1K回到之前叉路口,再走0.2K穿過箭竹林到畢祿山頂
後來山友周老前輩告訴我,三角點應該都是「南等北號」(等的那向是南方,有號碼的那向是北方),但是畢祿山頂的三角點卻是整個相反是北等南號

 

畢祿山,是因為居住在附近原住民 Bilu 社而得名,日語翻成“畢祿”,中橫開通後改為曾改為”碧綠”,但是岳界仍習慣用“畢祿“的稱呼,一直延續到今天。 ,海拔高度3371公尺,山頂上有3等6368號三角點。

從畢祿山可以清楚看見前方的閂山、鈴鳴山、無明山、甘藷山、北二段山頭,東方的鋸齒連峰與羊頭山。事實上畢祿山也算是北二段之一的山頭,只是鮮少人會從鈴鳴山走畢祿大斷崖接上畢祿山,三角點再往前走一點點就是斷崖了!


西邊合歡北峰方向還是雷聲隆隆烏雲密布

但是東邊的鋸齒連峰(明天要走的路)是一片晴朗

我們回去營地繼續糜爛。營地位置是在畢祿山與鋸齒連峰的鞍部

傍晚吃完晚餐,我們就近帳篷睡覺了,半夜隊友起床拍銀河,我則睡得不省人事,就錯過這上半夜天空的好戲!

畢祿稜線營地的好處就是東邊看得到日出,西邊看得到夕陽

一大早的日出很美

4點半起床,昨夜露水很大,整個帳篷外面濕漉漉,吃完早餐弄了很久,5:52AM準備上路出發,屏風山與奇萊北峰在南方祝福我們一路順利。


第二天的路程是重頭戲,我們將穿越期待已久的鋸齒連峰。從馬克堵的高度圖可以看出第二天路程就是忽上忽下的路程

 

我們穿著雨褲雨衣從營地穿過濃密濕漉漉的箭竹林,很快上去鉅山第一峰

 


決定先脫掉雨衣雨褲,因為昨天這邊並沒有下雨,只是露水,太陽出來之後很快就曬乾了

然後就開始往下,要往下切約100公尺高度,之後腰繞鉅山第二峰
 


下到看見乾溪溝,然後有橫切路開始腰繞
 

6:57AM鉅山前小營地區,有好幾塊平坦空地約三處,可紮三頂帳篷
 

看見鉅山了!
 

馬克堵的地圖很清楚顯示,過了第一峰之後因地形的關係無法直上第二峰,需下切碎石乾溝之後再爬上鉅山山頭

快到山頂之前有一大段攀岩,先要橫渡,再往上爬

 

 

 


鉅山的不銹鋼基點牌子寫著3275公尺(在馬克堵的資料寫3344公尺,是鋸齒連峰最高點),山頭展望好

 在爬上去鉅山時,隊友發現一塊突出的岩石很適合拍獨照,所以我們從鉅山的基點又回去拍照
 
 
附近的視野也是超好的,北二段就在眼前

在山頂認山頭是很愉快的事情,尤其是遠方每個自己都已經爬過的山頭

繼續上路,沿著路條走,又是上上下下的路徑

 

又是一大段的攀爬,這一段又比上鉅山的稍難一些,需要用很大的臂力,也要找好踏點,才能安全爬上去,尤其我們是背著重裝爬
 
 

又上一個山頂

爬過一個大倒木(沿路上還不少倒木)

又見一個營地

8:25在1.8K處,先見到兩棵鐵松,隊友Ludy提及畢羊名樹應該快到了,果真在這兩棵大鐵松後面見到第三棵長的真的很特別的大鐵杉
 

從另外一邊拍攝這鐵松巨大的身軀

不知道在這幾百年的歲月中鐵松遭遇怎樣的山崩風雨讓它傾斜,但是這樣的力量又讓它繼續茁壯,所以才會讓它與眾不同的橫向生長

因為看完這棵新的畢羊名樹(這幾年山友的網誌都說是上面這棵),所以當我們過1.9K在岩壁橫渡的時候,經過舊的畢羊名樹,我們就橫生的錯過了!

在2016年的台灣山岳有介紹這棵畢羊名樹,但是我們真的覺得現在被稱為畢羊名樹的那棵橫生大鐵松比較美




出樹林,開始有點曝曬,
 

8:52 看見2.7K牌子,前方山頭就是羊頭山(有像羊嗎??)

 

又進入森林,林子間很多營地。但是鋸齒連峰沒有水源,營地又在樹林中無展望,所以當初我們才會覺得稜線營地比較優



以為叉路口快到了,因為之前國家公園的指標是寫著3.8K到羊頭山,以前單攻的時候還記得從叉路口到羊頭山要1.1K。但是我們一直走一直走,看見2.8K牌子,手上的軌跡圖顯示離叉路口直線距離還有好幾百公尺,我們發現我們又被路標給耍了! 只能不停地往前走....

又爬上一個山頭
 

 

又見一處樹林營地
 
在茂密的箭竹林中穿梭,從3.3走到3.6K
 
 
又走入樹林,終於看見3.8K的牌子,原來是叉路口。9:52AM,從稜線營地到此,我們花了四個小時。

這牌子寫著3.8K畢祿山,其實是只有走到畢祿山的叉路口而已,到那邊還要再走0.2K才會到畢祿山三角點。

相同的錯誤,在畢祿山叉路口那個指標寫的3.8K到羊頭山也是錯誤的,應該是只有到羊頭山叉路口(這裡),還要1.1K才會到羊頭山。

10:00再出發,往前走會看見以前的舊牌子

然後又看到3.1K的牌子,這是從羊頭登山口開始算的里程牌,羊頭登山口到叉路口是3.0K,叉路口往羊頭山是1.1K

小上坡之後,就會開始下坡,這意味著回程要爬回來....


 


看到4.1K牌子,三角點就在上面了,山頂的岩石在以前植被沒有那麼多時,遠方看羊頭山像是羊頭的隻小角,所以才被取名羊頭山

 

10:50抵達羊頭山三角點

羊頭山,位於臺灣花蓮縣秀林鄉富世村,海拔高度3,035公尺,山頂上有3等6354號三角點。百岳排名第96。

「百岳俱樂部」,由林文安、蔡景璋、邢天正、丁同三及二十位登山界人士在1972年12月5日於羊頭山所成立,從此帶動台灣民眾攀登高山百岳的風潮。羊頭山之所以稱為羊頭山,是因其山頂的兩個山峰相對,由遠處望去,就好似山羊的雙角,其峰圓頂似羊頭,鼻在南,因而得名。

當年林文安從260多個超過三千公尺山頭選出具代表性的100個山頭,用的是舊時聯勤總部測量署的測量資料,那時候羊頭的高度為3033公尺,是被挑選出來的一百顆三千公尺山頭中最低者,所以在此成立百岳俱樂部。但是後來數十年後衛星測量的高度再更新,羊頭的高度已經是排名第96顆,鹿山(2981)、六順山(2999)、布拉克桑山(3025)都比羊頭山低。

百岳高度一覽表 http://www.sunriver.com.tw/takayama/index.php

這是我第三次來到羊頭山,前兩次單攻,抵達山頂已經白牆沒景,這次雲還不多,還可以看見不少山頭,最左邊奇萊北峰



遠方甚至可以看見海


登頂前有遇見一批單攻上山的人正在下山,但是等我們登頂這段時間只有我們四人,只能自拍。我們在山頂簡單吃了午餐,混了半個小時後下山。

回程一路上遇見不少單攻的人上山,我們在12:27回到羊頭叉路口,整理一下裝備後繼續重裝上路,下山3.0K的距離,我們預計用兩個小時完成。

一出樹林,下山的路有好大一段曝曬的下坡石頭路
 
這一路不管是緩坡還是陡坡都被綁了繩子,難怪後來羊頭山被歸類為A級路線了


陡峭的岩壁也被架了很安全的鋁梯
 

2:19看見慈恩明隧道

現在的登山口已經不是在河邊下切隧道,而是走過隧道上方來到山邊然後拉繩下切。

我們在這邊遇見一對情侶來登山口探路,一問之下他們正要開車往清境方向,所以就順手問了是否可以載我們的車手(就是我)回大禹嶺開車。

下到慈恩隧道口,須從隧道上方拉繩下切非常陡的路徑。2:22PM我們來到慈恩隧道登山口。從叉路口,下山三公里路程花了1小時55分鐘。

下山其實是要越過明隧道上方來到山邊拉繩下切回到登山口(這幾年改的)
 

以前的登山口是在隧道左方

下圖是網路的登山口舊照片,這是第一代的登山口(十年前),以前慈恩隧道是傳統隧道,所以登山口是在岩壁上拉繩網上

後來慈恩隧道改建,整個隧道前方改成明隧道,登山口一開始還在原來路線,但是變成要度過溪床才能回到公路,實在有些危險,所以現在又被改到公路另一頭了。(下圖是網路抓的舊登山口照片)

原本我們計畫是要請大禹嶺的接駁車,一趟是1500元,可以把我們接駁從慈恩隧道回到大禹嶺(需在下山時,在2K處可通訊,打電話給民宿)。不過因為比我們預期的早下山,就決定省下這筆錢,搭便車回去拿車,但是這一來一往,其實慈恩往大禹嶺要35分鐘(上坡路),大禹嶺回到慈恩隧道需30分鐘,所以當我開車回到慈恩隧道接大家的時候已經是下午3:35。

車手我決定往花蓮方向走蘇花改回台北,順便用這省下的1500元去蘇澳吃海鮮大餐當慶功宴。

慈恩往太魯閣花蓮方向走,在30分鐘後可以抵達新白楊服務站,有乾淨的廁所可以盥洗換衣服。然後再一路開到天祥,有7-11可以補給。

如果一路不休息,從慈恩到太魯閣遊客中心大概1小時30分,然後走蘇花改到南方澳約1小時30分,從南方澳到蘇澳上國道五回台北到汐止,不塞車1小時,塞車可能就看情形。

結果是我們周六在7:05抵達南方澳飽餐一頓後,8點20分上路,花了快90分鐘在國道五還是大塞了很久才回到台北汐止,結束這趟旅程。

Yap / Xuite日誌 / 回應(0) / 引用(0)
2020夏.少了棲松的塔魔巴....|日誌首頁|2020夏.力行產業道路(上)...上一篇2020夏.少了棲松的塔魔巴...下一篇2020夏.力行產業道路(上) - 帖比倫瀑布...